在古代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窦娥冤》是一部令人动容的作品。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感人至深的情节而闻名于世。其中第三折更是将窦娥的冤屈推向了高潮,通过她与天地鬼神的对话,表达了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和对正义的渴望。
以下是《窦娥冤》第三折的部分原文及翻译:
【原文】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译文】
无缘无故地触犯法律,毫无防备地遭受刑罚。我呼喊冤屈,声音震天动地。转瞬间我的灵魂就要前往阴曹地府,这怎能不让天地都感到怨恨?
这段文字描述了窦娥在临刑前的悲愤心情,她质问上天为何让她这样一个无辜之人遭受如此不公的命运。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不幸遭遇,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原文】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译文】
日月如同悬挂在天空中的明镜,鬼神掌握着人的生死大权。天地啊!你应当辨别是非善恶,为什么混淆了盗贼与贤士呢?做好事的人反而贫穷短命,做坏事的人却享受荣华富贵。天地啊!你显得如此畏惧强权而欺负弱小,实际上也是随波逐流,偏向强者。
在这段中,窦娥愤怒地质问天地,为何颠倒是非黑白,让好人受苦,坏人得福。她的控诉不仅是对自己命运的不满,也是对整个社会道德秩序的质疑。
通过这些生动的语言,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窦娥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她对正义的执着追求。这一折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为全剧奠定了悲剧基调,使得窦娥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让观众对她的遭遇产生深深的同情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