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志南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日行吟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平凡的生活场景升华为充满诗意的艺术画面。
首句“古木阴中系短篷”,点明了地点和环境。古树参天,树荫浓密,一艘小船静静地系在岸边,这一景象显得格外幽静。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色的描写,还透露出一种闲适与安然的心境。
次句“杖藜扶我过桥东”则进一步刻画了诗人自身的状态。“杖藜”说明诗人年事已高或身体虚弱,需要借助拐杖行走;而“过桥东”则暗示着诗人正在悠闲地散步,探索前方未知的风景。这句诗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漫步前行的姿态,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
第三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写的是天气状况。细雨如丝,轻轻洒落在身上,仿佛要打湿衣服一般。这里的“欲湿”二字用得十分传神,既表现了雨水的轻柔,又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敏锐的感受力。
最后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则是对春风的描写。春风拂面而来,却没有丝毫寒意,反而让人感到温暖舒适。这种描写让人联想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它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能以质朴的语言打动人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春光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