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百年新诗代表作(1917(mdash及1949)及书友吧及讨论小组)

发布时间:2025-04-18 12:57:07来源:

小说相关信息

书名: 百年新诗代表作(1917-1949)

作者: 林清韵

书籍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轴,系统梳理了中国现代诗歌从1917年至1949年的发展历程,精选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并结合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进行深度解读。书中不仅收录了胡适、徐志摩、戴望舒等著名诗人的经典之作,还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却极具艺术价值的小众佳作。林清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新诗在初创阶段如何吸收西方文学养分,同时扎根于本土文化土壤,逐步形成独特风格的过程。此外,书中还设有“书友吧讨论小组”的虚拟互动板块,邀请读者分享阅读感悟,共同探讨新诗的魅力。

目录章节:

第一部分:序章——曙光初现

- 第一章: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五四精神与新诗诞生

- 胡适:《尝试集》的意义

- 第二章:从白话到自由

- 新诗语言的革命

- 早期诗人对传统格律的突破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1920s)

- 第三章:浪漫主义的风潮

- 徐志摩与《再别康桥》的永恒之美

- 朱湘:形式与内容的双重追求

- 第四章:象征派的探索

- 李金发:东方的波德莱尔

- 戴望舒:雨巷中的孤独者

- 第五章:书友吧讨论小组

- 网友A:为何说徐志摩是“爱的诗人”?

- 网友B:李金发的作品为何难懂?

第三部分:战乱中的诗意(1930s-1940s)

- 第六章:现实主义的觉醒

- 艾青:土地与苦难的咏叹

- 臧克家:泥土里的歌者

- 第七章:战争阴影下的抒情

- 何其芳:青春之歌的变奏

- 卞之琳:镜像中的自我

- 第八章:书友吧讨论小组

- 网友C: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是否过于直白?

- 网友D:卞之琳如何用短小篇幅表达深邃情感?

第四部分:尾声——历史的选择

- 第九章:新诗的转折点

- 抗战胜利后的新气象

- 陈梦家: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 第十章:回顾与展望

- 百年新诗的成就与遗憾

- 对未来诗坛的期待

- 第十一章:书友吧讨论小组

- 网友E:如何评价1949年前后的诗歌断层?

- 网友F:新诗是否还有发展的空间?

附录:

- 主要诗人年表

- 推荐书单与参考资料

- 书友吧讨论精华摘录

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新诗的历史文献,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无论是热爱诗歌的资深读者,还是初入文坛的年轻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与启发。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