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百科 >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4-02-14 16:00:33来源:

大家好,【#孔子拜师教案设计#】具体是什么情况,一起往下看看。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读准“纳”字,理解词语“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奔波”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孔子拜师过程中的言行,学习他谦虚好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学习他谦虚好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还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品质和精神。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4课《孔子拜师》,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注意“纳”的读音是“纳(nà)闷”;“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中两个词语都是表示餐风饮露,生活艰苦。

4. 课文写了孔子拜师的两件事,哪件事是写重点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练习一下。

(二)学习第一部分: 1. 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投影片) 2. 第一件事是孔子上游学途中拜老子为师。

请一个学生读一读。

3.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孔子又是当时鲁国的最有名的教育家,他为什么要去拜师求学呢?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中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 4. 相机指导朗读。

这一段中有很多语句很生动,尤其是孔子的言行很符合他的身份、年龄特点,要好好体会一下,争取读好这一段。

(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拜师求学的艰辛。

) 5. 教师小结过渡:上文提到老子叫孔鲤潜水读书的故事只是交代了孔子拜师的原因,课文第二部分就具体叙述了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

)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孔子拜师的经过。

1. 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看一看孔子拜师的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的?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句。

2. 汇报交流。

☆路程遥远:从曲阜到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是怎样做到跋山涉水去拜师的呢?从文中找出答案。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出孔子拜师的艰辛)指导朗读。

☆生活条件差:一路上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他可能吃些什么?住怎样的客栈?(吃得简单 住得简陋)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不在乎生活的艰苦?(日夜奔波 不在乎)他的不在乎可能来源于他的什么精神?(认真学习 不怕吃苦) ☆徒弟不理解:当孔鲤去世时,他可能遭到徒弟的埋怨吗?但他为什么能坦然面对?(因为他认真对待拜师这件事)从哪里可以看出他认真了?(问到底 不耻下问)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不耻下问”的理解。

(不把向别人请教当作是羞耻的)教师小结:正因为孔子不怕困难,认真求教,所以他才不会埋怨自己的徒弟。

☆指导朗读: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难和认真求学的精神。

下面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别来读这两方面的内容,看谁读得更能体现孔子的这种精神。

) 3. 孔子就是这样不怕困难,虚心求学。

请同学们看一看投影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孔子是个谦虚好学的人。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我们在学习中有没有过虚心求学的事迹呢?说一说。

(学生交流各自的事例) 5. 教师小结:同学们,像孔子这样虚心求学的事迹很多很多,我们不仅要在课文中学习,还要在生活学习中向孔先生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表演孔子拜师的经过。

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演得最好!(小组内表演) 6. 指名表演。

(全班评价) 7. 教师总结全文。

课文讲了孔子拜师的两件事:一是孔子不远千里到洛阳拜老子为师;二是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到此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