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而小天下,上面一句是什么?】“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是古代文人表达胸怀、志向的重要语句。然而,很多人只知其后半句,却不知其前一句为何。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为: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今山东新泰境内的东山),觉得鲁国变得很小;登上泰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得渺小了。这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视野和胸襟随着境界的提升而不断扩大。
二、常见误解与补充说明
许多人误以为“登泰山而小天下”是独立成句的名言,实际上它是承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对比说法。这种对比强调的是“登高望远”带来的认知变化,也体现了古人对“志在四方”的推崇。
三、总结内容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孟子·尽心上》 |
完整句子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出处作者 |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 |
句子含义 | 表达登高望远后,视野开阔、心境豁达,对世界的认知更加广阔。 |
常见误解 | 误以为“登泰山而小天下”是独立句子,忽略了前一句“登东山而小鲁”。 |
文化意义 | 强调个人修养与眼界的关系,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
四、结语
“登泰山而小天下”不仅是一句诗文,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只有不断攀登、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真正理解世界、超越自我。了解它的完整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