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偏远的山林深处,有一座古寺,名为“青莲寺”。寺中住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和尚,法号“草灯”。他不善言辞,平日里除了诵经念佛,便是独自坐在禅房中,一盏草灯伴他度夜。人们都说他是个怪人,但没人知道,他其实最爱读小说。
草灯和尚的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说,从《西游记》到《红楼梦》,从《金瓶梅》到《水浒传》,甚至还有几本现代的武侠和言情小说。这些书都是他年轻时在市集上捡来的旧书,有些已经泛黄破损,但他却爱不释手。
有人说他疯了,说一个出家人怎么还看这些“俗世之书”?可草灯和尚只是淡淡一笑,说道:“佛经是教人向善,小说也是教人识人。世间百态,皆在书中。”
他常常在深夜点起那盏草灯,翻开一本小说,一边读一边低声念叨:“这人啊,心善却不得善终;那人呢,表面慈悲,实则阴险。”有时读到感人处,他会落下泪来;读到荒唐事,他又会摇头叹息。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香客问他:“师父,您读这么多小说,难道不怕被世俗所困吗?”草灯和尚放下书本,看着那盏摇曳的草灯,缓缓说道:“我读的是故事,不是人生。我只是借他人之眼,看自己心中之光。”
他的生活很简单,每天清晨扫地、煮茶、诵经,午后便坐在竹椅上,捧着一本书,静静度过整个下午。有人问他在读什么,他说:“我在听那些故事里的声音,它们让我明白,人这一生,不过是一场修行。”
渐渐地,人们开始尊敬这位“草灯和尚”,不再觉得他怪异。他们发现,虽然他不讲大道理,但他的一言一行,都透着一种深沉的智慧。他读小说,并非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
后来,有位作家听说了草灯和尚的故事,特地来到青莲寺,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他问草灯和尚:“您读了那么多小说,有没有哪一本让您印象最深?”草灯和尚笑了笑,指着墙角那盏草灯说:“它不说话,却照亮了我整个夜晚。”
从此,“草灯和尚阅读小说”的故事,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一段关于修行与阅读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