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里面说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的一部启蒙读物,主要讲述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做人道理和行为规范。其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是《弟子规》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句,体现了儒家“仁爱”与“天下一家”的思想。
一、原文解析
- “凡是人,皆须爱”:意思是说,只要是人,都应该被爱、被尊重。这里的“人”不仅仅指亲人或熟人,而是泛指所有的人,无论身份、地位、种族、性别等。
- “天同覆,地同载”:意思是说,天地共同覆盖着所有人,大地共同承载着所有人。也就是说,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脚踏同一块土地上,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
二、含义总结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亲相爱,彼此尊重,因为大家共享着同样的天地,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
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与共通性,提倡一种博爱精神,鼓励人们以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他人,尤其是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
三、表格总结
词语 | 含义 | 深层意义 |
凡是人 | 所有的人,不论身份、地位、种族等 | 强调人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
皆须爱 | 都应该被爱、被尊重 | 倡导博爱、宽容、互助的精神 |
天同覆 | 天空共同覆盖所有人 | 表示所有人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 |
地同载 | 大地共同承载所有人 | 表示所有人共享同一片土地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它提醒我们不要因外貌、国籍、信仰、经济状况等因素而歧视他人;
- 鼓励我们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 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应秉持这种“天下一家”的理念,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五、结语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仅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更是中华文化中“仁者爱人”思想的体现。它倡导的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关注整体和谐的价值观,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