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待毙意思介绍】“束手待毙”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困境或危险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被动地等待事情发生,最终导致不利的结果。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消极应对和缺乏主动性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束手待毙”往往用来批评那些面对问题不作为、不努力寻找解决办法的人。它提醒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应积极应对,而不是坐以待毙。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束手待毙 |
拼音 | shù shǒu dài bì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今之为政者,多行无道,百姓愁苦,虽欲自强,而力不能胜,遂至束手待毙。” |
含义 | 指面对困境或危险时,不采取任何措施,只是被动等待死亡或失败。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缺乏勇气和行动力。 |
近义词 | 坐以待毙、听天由命 |
反义词 | 积极应对、奋起反抗 |
二、使用场景
“束手待毙”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境中:
1. 个人遭遇挫折时:如工作受挫、生活困难,却选择不努力改变现状。
2. 团队或组织面临危机时:领导层不作为,员工也跟着消极应对。
3. 战争或灾难中:士兵或民众在敌对势力面前毫无抵抗,只等被俘或牺牲。
三、成语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压力和挑战,积极应对比“束手待毙”更为重要。无论是职场、学习还是生活,只有主动出击、寻求解决方案,才能避免陷入被动局面。因此,“束手待毙”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值得警惕的生活态度。
四、总结
“束手待毙”虽然字面意思是“双手被束缚,等待死亡”,但其背后传达的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这种状态,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勇敢面对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