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的《登岳阳楼》是宋代文学中的名篇之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境。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即展现出岳阳楼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东临洞庭湖,西接长江。而“帘旌不动”四字则细腻地刻画出傍晚时分风平浪静的景象,“夕阳迟”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悠然宁静的氛围。
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历史。“登临吴蜀横分地”暗含着对三国时期吴蜀两国在此区域划分势力范围这一历史事件的联想,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徙倚湖山欲暮时”则写出了诗人徘徊于湖光山色之间,直至黄昏时分的情景,透露出淡淡的惆怅。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自身经历。“万里来游”说明了他远离家乡来到这里游览,而“三年多难”则可能指的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和个人遭遇的种种不幸。这两句诗既是对个人境遇的感叹,也是对国家局势的忧虑。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最后两句再次回到眼前景物,“白头吊古”点明主题为凭吊古人或往事,“风霜里”形象地描绘出岁月的侵蚀和生活的艰辛。结尾以“老木沧波无限悲”收束全篇,让整首诗笼罩在一片苍凉悲壮的情绪之中。
陈与义通过《登岳阳楼》一诗,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重要的是,他借助这幅画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大自然壮美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更有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成为宋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